公司新闻 行业动态

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跨越之举

  2019年,对中国的基础教育来说,是一个特别的年份。


  特别在哪里?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人们从回顾中国基础教育70年发展史中,找到新中国从落后走向振兴的真实写照。更重要的是,基础教育在2019年是奋力、勤力、聚力质量提升的一年,是对质量提升建梁立柱的一年,也是落地有声的一年,更是关键领域有所突破的一年。


  质量提升,是一场没有终点的赛跑。在这个特殊年份,让我们回顾一年来的大事小情,我们更能体悟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从70年走来的艰辛和历程,站在新的起点上,找到继续向前奔跑的力量。


  (一)


  围绕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改革,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形容:“高规格”“快节奏”,“宏观部署”“微观用心”,“强化配套”“细化措施”,件件桩桩瞄准制约当前质量发展的“腊子口”“娄山关”。


  “这个幼儿园,是全市开展配套园整治工作以来,最早无偿移交政府的3所园之一。”山东省日照市教育局托幼办主任王成梅说,小区配套园规划建设及整治工作,并非想象中那么一帆风顺,“教育部门跑去找开发商,连老板都见不到”。


  最后这个海滨小城以“百日攻坚”行动啃下硬骨头,副市长组织召开开发商会议约谈。目前,全市小区配套园整改完成率达72.5%,全市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6%,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9%。


  政策总是连着两端,一端延伸至最末梢,是影响到一个个家庭,惠及普通人;另一端是党中央、国务院。


  全国教育大会以来,《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在2019年接连印发,3个文件既注重针对性,又体现系统性,对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重大部署。


  7月29日,国务院召开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以国务院名义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这是国家对亿万少年儿童的亲切关怀,吹响了贯彻落实3个重要文件、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冲锋号。


  “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迈入全面提高育人质量新阶段。”业内人士分析认为。10月12日,浙江海盐,全国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启动。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从教育机会公平到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构成了新时期中国基础教育的主旋律。


  对标中央要求,围绕内涵建设、提高质量重点任务,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在今年陆续推出:


  11月底,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3个配套政策文件。而加强教研、考试命题、实验教学这三方面的工作,是新时代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之举。明确教研员的专业标准和配备标准,这是史上首次。


  加强劳动教育、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工作、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中小学生分级阅读指导,以及教师减负、教师优待办法、教师教育惩戒权等系列配套政策文件,也已经陆续问世。


  各地也在马不停蹄地落实中央精神,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重点落实任务。目前,天津、辽宁、吉林等19个省份已提出相关思路举措。


  改革离不开基层首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也是如此。江苏出台了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基本办学要求,黑龙江制定了“零起点”教学具体意见,重庆、贵州出台了做好劝返复学学生管理办法等。


  一年来,着力化解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城镇挤”“乡村弱”“大班额”,普通高中存在素质教育实施不全面、唯分数唯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等突出问题,共同指向教育质量提升的应有之义: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二)

  孩子入园上学、接送问题……是家长的烦心事、民生热点,也是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热点难点问题,从来没有一个时期,能像当今这样,如此重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6000元的报名费,2000多个名额,现场收现金不开发票,家长为捡漏翻遍垃圾桶……”近日,媒体一篇文章详细描绘了北京海淀区某民办学校冬令营报名的“疯狂”。虽然该校并不承认冬令营与招生相关,但是不少家长仍然相信,报名费实际买的是可以提前拥有招生考试机会的“入场券”。


  对此,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予以严正答复:“不折不扣落实中发26号文件,明年各省份全面落实民办、公办同步招生。”


  3个文件的贯彻落实虽已经开局起步,势头良好,但是全面落实的任务还很繁重,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多项工作关系民生,牵扯义务教育招生、“三点半”难题、“大班额”、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控辍保学、中小学生“减负”等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政策落实有一点走样,就容易惹起民议。


  驶入新时代的基础教育,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折射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的企盼。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为基础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成为中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坐标。


  推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必须强化问题意识,突出问题导向,狠抓落实,打好改革发展攻坚战。这一年,聚焦民生热点,狠抓治理落实:


  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是法理要求。为推动各地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目标,形成公平完善的就近入学规则,今年年初,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积极稳妥推进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全覆盖,特别要求公办民办同步招生。一年来,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总体平稳,取得了新的进展。全国24个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比例达到98.6%。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开展的11个领域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显示,人民群众对义务教育的满意度名列第一。


  “三点半”问题成了不少家长的焦虑。为解决家长接送、学生课后生活等难题,教育部积极推动中小学建立弹性离校制度,鼓励学校积极开展课后服务工作,不断提高课后服务覆盖面。目前已有29个省份制定了关于建立中小学课后服务制度的意见。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里,66.2%的小学、56.4%的初中开展了课后服务。


  控辍保学被教育部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政治任务。今年5月,教育部专门召开了全国控辍保学工作现场推进会,建立了控辍台账销号管理制度。10月29日,中纪委公布了控辍保学专项整治工作进展情况: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数已由2019年5月底的29万减少至6.5万。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是今年的一场“攻坚战”。今年以来,在全面完成摸排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治理整改工作力度。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改任务的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有1.14万所,占应治理总数的57%。


  减负是个老话题,但是总会引发新的舆论热潮,也引发人们的深入思考:减负的度在哪里?《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减负30条”)推出后,今年已有24个省份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一种共识渐渐达成:减负不是让学生没有学习负担,要优化学生的合理负担,必须保持定力、遵循规律。


  一年来,质量提升的系列举措稳准狠,不打折扣,突出政府托底、系统保障,更调动了各方参与积极性,颇有成效,把人民群众满意度和教育改革成效逐步协调统一起来。


  (三)

  全面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推进基础教育关键领域改革,为提高教育质量创造条件。


  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北京、上海、天津、山东、海南、辽宁六省市高中起始年级学生的课桌上,摆上了3科新教材:思想政治、语文、历史。


  教科书是一代人甚至几代人的集体记忆,更体现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体系,历来为公众关注。3科统编教材编写团队耗时两年多,才得以完成。


  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2019年也是一个标志性年份,从秋季学期起,实现了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统编教材所有年级全覆盖。


  全面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推进基础教育关键领域改革,为提高教育质量创造条件。有哪些关键领域?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体现国家意志。提高教育质量,抓好教材是基础。要完善考试招生制度,落实义务教育领域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稳步推进招生改革,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破解唯分数、唯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等问题,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


  “我们特别强调严格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科学命题,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切实做到学什么、考什么,而不是考什么、教什么、学什么,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1月底,《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发布时,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这样阐释改革的用意。


  教师队伍是质量提升的根本保障,如何在用人机制上激发队伍的活力,促进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使更多优质教师资源惠及更多学校和学生,考验管理者的智慧。今年以来,全国已有23个省份明确了教师“县管校聘”改革路径,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氛围逐渐形成。


  高考综合改革和高中新课程实施对普通高中保障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当前普通高中教育还存在着素质教育实施不全面、片面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唯分数唯升学率评价教育质量等突出问题,急需通过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加以破解。


  今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就推进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构建全面培养体系”是其重点和亮点,并首次将“学生发展指导”提升到“推进育人方式改革”高度。


  每个地区和学校在探索和建立适合本地区、本校实际的高中育人方式改革。2019年秋季学期起,海南成为全国首批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省份,全省高中都开始不同程度地选课走班,让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学习,改变了原来行政班“齐步走”的教学模式,探索课程、教材、教学、考试、评价、招生的有机衔接。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基础教育关系到每一个人,是提高国民素质、实现国家富强的基础性工程。“质量”成为今年基础教育改革的最高频词汇,驶入新时代的基础教育,牵线两端,一端关乎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不同性格禀赋学生提供更加适宜的教育;另一端是关乎社稷未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虽道阻且长,但胜在谋划,足下有力,愿景美好。


  让我们期待着。(记者 赵秀红)


  来源:中国教育报


返回列表

相关新闻资讯